3、讓父母妥協,達成目的
生活中真正讓父母頭疼的,應該是這種孩子吧: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,就會哭鬧不止,最可怕的是,如果達不到目的,他們會一直哭下去,越哄哭得越厲害。
這種難解的局面,80%都是由家長造成的。
孩子一哭鬧,父母就妥協,不僅消耗了家長的錢財與精力,還會讓孩子產生“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哭鬧來解決”的錯誤觀念。
如果你家有一位“動不動就愛哭”的小朋友,小七老師希望家長能用下面這三句話來回應孩子。
孩子遇事愛哭鬧?
請告訴他這三句話
1、哭泣不代表軟弱,委屈難過的時候哭出來沒關係
《奇葩說》第六季中,邱晨關於“恐婚”的一場辯論贏得了全場觀眾和對手的喝彩。
她說: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,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聆聽,而不是被消滅。
面對孩子的哭鬧,很多家長忍不住會說出這些話:
“別哭了,你煩不煩!”
“我最討厭你這樣哭鬧了,沒人喜歡愛哭鬼!”
這何嘗不是對情緒的一種否定和消滅呢?
你有沒有發現,父母們迫不及待阻止孩子哭泣,多是因為孩子刺耳的哭聲讓他心煩、孩子負面的情緒讓他感到無力和不安,其實,有錯的不是哭泣的孩子,而是焦慮的父母。
作為孩子的榜樣,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不急躁、不發火,當孩子看到我們的平靜和耐心時,他也會慢慢平復下來,最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最重要的是,希望家長們都能認真聆聽和理解孩子的感受,告訴他:“寶寶,媽媽知道你很委屈、很傷心,想哭就哭吧,媽媽依然愛你,會一直陪在你身邊!”
2、哭鬧不能讓他人真正懂你的感受,好好說話才是表達意願的最好方式
在《超級育兒師》節目中,面對3歲的“愛哭鬼”艾米,育兒師蘭海認為,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,能有效緩解孩子愛哭的行為。於是,她跟艾米玩起了“表情遊戲”。
“艾米,小熊開心時會哈哈笑,你開心時是什麼樣子呢?”
“小熊的糖被老虎搶走了,它很生氣。你有沒有生氣的時候?”
“小熊傷心時會找媽媽抱抱,你下次要不要也試一試?”
在跟小熊玩偶聊天、給小熊貼表情的遊戲中,艾米漸漸明白,在生氣、難過的時候,除了哭鬧,還可以用表情、語言、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,而且更容易得到想要的回應。
在日常中,除了多給孩子教一些表達情緒的詞彙和方式,我們最好和孩子養成談心的習慣,只有經常跟孩子深入交流,才能瞭解寶貝的內心變化,及時幫孩子疏導心中的負面情緒。
3、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,一起想辦法、動手做才有可能達成目的
1)堅持原則不妥協
在《媽媽是超人》中,小魚兒調皮玩餃子餡被媽媽制止後,想用哭泣賣慘的方式達成目的。
媽媽胡可的做法很聰明。無論孩子在旁邊如何大哭大鬧,她都保持淡定,既不發火、也不妥協,直到小魚兒哭聲減小時,才將他摟在懷裡講道理:“幹嘛非要發脾氣呢?以後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,有什麼事都可以好好說呀!”
在媽媽的擁抱和安慰下,小魚兒的情緒很快平復下來。我相信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,他一定不會再選擇用哭鬧的方式達成目的了。
2)用“選擇題”代替下指令
在孩子哭鬧時,試試將“不許哭、不能哭”換成“是……還是……”,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呢!
“寶寶摔跤了,哭得好傷心啊。那你想讓媽媽給你揉一揉腿呢,還是想讓媽媽抱抱你安慰一下呢?”
“寶寶,媽媽不給你買這個玩具,你不開心就哭了是嗎?我們現在有兩個解決辦法,一個是等下個月攢夠錢再來買玩具,另一個是一會兒不吃蛋糕了,用買蛋糕的錢來買這個玩具,你想選哪一個呢?”
讓孩子明白,面對困難有很多種選項和破解方法,唯有哭鬧是永遠沒辦法解決問題的。
相關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