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華學霸作息表曝光:培養優秀孩子的奧秘,就在這6件事裡

樂享網 2020-02-19

 

不必刻意磨練,在適合的生活場景中給孩子一個明確、短暫的等待時間,他自然會慢慢提升忍耐力和自控力。

在具體情境的引導下,孩子的同理心也會得到培養,更願意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情緒。

3、培養自律的日常習慣

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,他6歲的兒子中途要求玩iPad。朋友說:“可以,但今天只能玩20分鐘了。”

讓我驚訝的是,20分鐘後,孩子真的自覺走出房間,主動將iPad還給了朋友。

朋友跟我說,兒子每天吃飯、睡覺、練琴、玩遊戲的時間都是提前商定好的。

剛開始孩子經常不遵守作息表,變相延長玩耍的時間,但朋友一家始終堅守規矩不鬆口,當天遊戲時間超了就在第二天的時間裡扣除。

堅持執行了幾個月後,現在孩子基本養成了規律的生活作息,“自律”這種能力不知不覺已經融入了日常的行為習慣中。

 

激發內驅力,讓孩子實現“自製”

脫胎于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講義的《自控力》一書認為,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,我們每一次對抗誘惑都在消耗著自控力。

如果總是用外在力量影響孩子做事,孩子的自控力消耗極大,自律效果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。

只有激發孩子做事的渴望和內在動力,才能讓有限的自控力發揮最大的價值,支撐孩子長期堅持下去。

怎麼才能讓孩子做事時主動約束自己、實現“自製”呢?

 

1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

鄰居家的女兒果果,前段時間沉迷於看動畫片,經常晚上該睡覺了還不想關電視,讓爸爸媽媽很無奈。

在我的建議下,果果爸爸給果果創設了一個有價值的家庭角色,還頒發了一張“聘書”:聘任果果擔任家庭監督員,負責監督並確保家裡每個人都按照作息表健康生活。

果果上任後,每天家裡的對話是這樣的:

“奶奶,你今天看電視已經超過2小時了,我必須幫你關掉!”

“媽媽,10點該睡覺了,你不能再玩手機了!”

除了認真提醒外,果果還主動關電視、帶頭洗漱上床,再也沒有拖延磨蹭。爸爸笑著說:“果果真是個負責任的監督員!”

 

在早教中心上課時,我也經常會讓調皮的孩子當我的小助手,幫忙分發教具、協助其他小朋友遊戲。

神奇的是, 當這些搗蛋鬼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時,往往都變得特別乖巧自律。將孩子的行為與責任感關聯起來時,責任心越強,自控力也越強。

2、教孩子掌握一些克制的技巧

自控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,在小時候教孩子一些克制自己欲望的技巧,可以更好地幫孩子抵抗誘惑,增強自信心。

上世紀60年代,斯坦福大學博士Wlater Mischel對一批4歲的孩子做了一個著名的“棉花糖實驗”。

仔細觀察那些成功堅持15分鐘後才吃掉棉花糖的孩子,基本都用了以下三種小技巧。

1)注意力轉移法

很多孩子都明智地選擇幹點別的事分散注意力,用唱歌、踢凳子、互相聊天、玩桌上的盤子等辦法熬過了漫長的15分鐘。

而那些一直盯著棉花糖、用手揉捏糖的孩子,則很容易經受不住誘惑,提前把糖吞下去。

2)心理暗示法

在孩子面對誘惑時,我們可以教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,給自己加油鼓勁。

比如:“再等一下,馬上就好了!”

“我能做到,我一定能做到!”

“再堅持一下,我就能得到XX獎勵了!”

 

3)遠離刺激源

面對棉花糖的誘惑,有的孩子捂住自己的眼睛,有的把棉花糖扣到盤子下面,還有的寶寶把手壓到了屁股下面,最終拿到了獎勵。

如果自製力不夠強,那教孩子把“誘惑”藏起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呢!

3、父母的誇獎與肯定

“寶寶,媽媽剛才打電話,你耐心等了五分鐘都沒有打擾媽媽,特別棒!

“寶寶,這次看電視超時了2分鐘,差一點點就拿到獎勵了,爸爸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按時關電視!”

爸爸媽媽的鼓勵,永遠是激勵孩子進步的一劑良藥。

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溫柔支持下,變得更加自律、優秀!

 

 

您可能会喜欢